|
中央工委安家西柏坡(上)俗话说,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可如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这三者都具备的话,那就是历史的选择。西柏坡便是这样一个具备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绝好地方。它被中央工委选为驻地,后来又被称为党中央的驻地。 不过,在选定它之前,中央工委的负责人反复论证了很久,才最终确定下来。 枣林沟会议后,刘少奇和朱德带领中央工委东渡黄河,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,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。在城南庄,中央工委受到了晋察冀中央局同志的热烈欢迎,于是决定留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工作。中央工委将这一情况请示了党中央,不久就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。 接下来的一项任务就是,选择合适的中央工委驻地,而这个驻地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党中央的驻地。 1948年5月3日,刘少奇、朱德和聂荣臻聚在一起,商量中央工委的驻地问题。 “经过咱们这几天的考察,有两个地方比较可靠。一个是阜平县,一个是平山县西柏坡一带。大家说说哪个地方比较好?”刘少奇首先发言。 “咱们在阜平县受到了晋察冀中央局的热情招待,我看这地方比较好。况且,中央局的同志们也愿意我们留下。”朱德说道。 “你呢?”刘少奇示意聂荣臻。 上一篇中央工委安家西柏坡(中)下一篇印象西柏坡(下) |